English

山西整体推进高校改革

1999-07-1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杨荣 我有话说

本报太原7月18日电山西整体推进高校改革,不仅优化了高校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而且使许多学校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山西整体推进高校改革的做法是:

——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调整高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形成了中央部委和省政府两级管理,且以省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其中将原煤炭部所属的山西矿业学院和省属的太原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山西财经学院和省属的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为山西财经大学。组建了省城高校联合体,在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共用,教师互聘、专业共建方面迈开了可喜的步子。经过调整和重建,高校的数量少了,规模和办学能力以及宏观调控能力却提高了许多。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高校初步形成的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校内保障机制,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开始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内部体制改革首先从改革人事制度起步。各校先定编、定岗、定职,在此基础上实行全员聘任,平等竞争,择优上岗。这一改革已在各校普遍展开。先行一步的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已通过改革改变了过去“机构多、干部多、吃皇粮的人员多、临时工多”的“四多”现象。据统计,全省本科院校党政机构平均由原来的26个精减为17个,专科学校由原来的21个精减为10个。其次改革分配制度,真正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为增加优秀教师的实际收入,省政府还规定,各校在减员增效的基础上,可将节省下的经费用于知识分子生活补贴。其中,博导、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分别每月可获不等的补贴。第三,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太原重机学院把后勤职工改为产业编制后,后勤职工逐步与学校脱钩,使后勤工作开始走向社会化。

——改革学科建设,在提高档次的同时,增强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目前本科专业已由原来的181种232个专业点调整为110种186个专业点。经过调整,全省不仅出现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学科和研究机构,如山西大学的光电学科、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工工艺学科等,还形成了一大批直接为山西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和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